当湖十局是中国围棋史上最著名的对局之一,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,由当时两位顶尖棋手范西屏和施襄夏在浙江平湖(古称当湖)展开的十番棋对决。这十局棋不仅代表了当时围棋技艺的最高水平,更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围棋的珍贵资料。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这段传奇历史,揭秘当湖十局的精彩之处及其在围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。
一、当湖十局的历史背景

当湖十局发生在清朝乾隆四年(1739年),地点在浙江平湖(古称当湖)。当时中国围棋正处于鼎盛时期,范西屏和施襄夏作为当时最顶尖的两位棋手,他们的对局自然备受瞩目。这场对决由当地富商张永年赞助,历时数月完成。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的围棋规则与现代有所不同,比如还保留着'座子'制度(即在棋盘固定位置预先放置四颗棋子)。
二、两位传奇棋手的生平
范西屏(1709-?)和施襄夏(1710-1771)都是清代著名的围棋国手。范西屏天资聪颖,棋风灵活多变,有'棋圣'之称;施襄夏则棋风严谨厚重,善于计算,著有《弈理指归》等围棋理论著作。两人同出名师俞长侯门下,本是师兄弟,后来成为毕生劲敌。当湖十局时,范西屏约30岁,施襄夏29岁,正值棋艺巅峰时期。
三、十局棋的胜负与特点
根据现存资料,当湖十局的具体胜负为范西屏6胜4负略占上风。这些对局展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,其中包含许多精妙的手筋和复杂的攻防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局,双方在中腹展开激烈攻杀,最终形成罕见的三劫循环无胜负。这些棋谱至今仍被职业棋手研究,许多着法在现代围棋中依然适用。
四、当湖十局的棋谱传承
当湖十局的原始棋谱曾一度失传,直到清末才被重新发现整理。现存的棋谱主要收录在《海昌二妙集》等古籍中。20世纪以来,这些棋谱经过多次整理出版,并有了现代棋谱的标注版本。近年来,更有职业棋手使用AI对这些古谱进行分析,发现其中许多着法竟与AI推荐的选择高度吻合,足见当时棋艺之高超。
五、当湖十局的文化影响
当湖十局已成为中国围棋文化的象征之一。它不仅代表了古代围棋的最高水平,更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智慧与风骨。后世常将杰出棋手的对决称为'当代当湖十局'。2004年,中国棋院特别在平湖建立了当湖十局纪念碑;2011年,'当湖十局'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这些举措都彰显了这一历史事件在围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当湖十局作为中国围棋史上的瑰宝,不仅记录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智力较量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三百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依然能从这些棋谱中感受到古代棋手的智慧与创造力。对于围棋爱好者而言,研习当湖十局是提升棋艺的重要途径;对于普通读者,了解这段历史也能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寻找现代注释版的当湖十局棋谱,亲身体验这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。
提示:支持键盘“← →”键翻页